世界速递!马伯庸来啦!首次来珠海,分享“写作的秘诀”
(相关资料图)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图/朱习
作家要了解得足够多,能与现实产生共情;小说创作不一定要符合历史的记载,但要符合历史的逻辑;阅读可以学习苏轼的“八面受敌”读书法,要带着问题去读书……3月18日,作家马伯庸携作品《长安的荔枝》亮相珠海书城,举行新书分享签售会,分享写作心得和职场、生活经验,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。
这是马伯庸首次来珠海,“每年都来广东好多次,还曾有一段时间是广州人,一直也很想来珠海,但因种种原因未如愿。这次特意选择了珠海,想看看珠海什么样。”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、朱自清散文奖、茅盾新人奖得主,著有《长安的荔枝》《大医》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《两京十五日》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古董局中局》等作品,深受读者喜爱,其中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,脍炙人口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是备受好评的历史小说。参考古今历史学家的研究,用充满想象力的细节描摹真实的情况,马伯庸在小说中还原用唐代的技术条件实现“千里送荔枝”这个古代物流的奇迹。沿袭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,《长安的荔枝》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,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。
马伯庸说,《长安的荔枝》成稿极快,“进入了心流状态,11天写出7万字,也是我绝无仅有的一次。”他介绍,创作该故事源于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这句著名的诗词,“可能我们都知道这是形容皇家的穷奢极欲,但很多人可能不会去想,‘一骑红尘’这4个字里藏着多大的工作量,长安与岭南相隔数千里,荔枝怎样运到长安,该走水路还是陆路?要配多少人,多少马?荔枝该如何保鲜?领导一句话,下属工作量却是极大。”马伯庸曾在一家知名企业上班10年,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身在职场,深谙职场的不易。或许也正因为此,《长安的荔枝》让很多现代职场的“打工人”,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共鸣。
“作家很难超越自身的经历。作为作家,不光要多看,还要多走、多聊,多接触不同的人,去领略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。”马伯庸认为,作家需要不断汲取知识,同时保持好奇心,“‘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’一直是我的创作原则。灵感不是突然迸发出来的,一定要建立在大量阅读、调研、经历的基础上,你积累得越厚,你看到的东西就越多,作品也就越精彩。”如何提高阅读的效率?马伯庸推荐了苏轼的“八面受敌读书法”,意指读书如用兵,要集中优势兵力击敌于一面,以众击寡,一次一得,各个击破。一本书特别是经典书籍,包含着多方面丰富的内容,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需要或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,以解决不同的问题,这样步步深入,就能读懂整本书籍,书就读“厚”了。
近年来,马伯庸写作“不断下沉”,非常关注历史上的小人物,“因为你我皆是普通人,最易与小人物产生共鸣。”他还认为,虽然宏大叙事振奋人心,“但我们需要把视角放低一点,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小人物。观察个人的遭遇才能够看出时代真正的样貌。看到了某个人物存在过的痕迹,我们也能与其产生某种共振,这种共振感其实是我们对时代最好的注解,也是我们能够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所在。”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冯小静
校对 | 谢志忠
关键词:
2023-03-19 14:55:05
2023-03-19 07:56:40
2023-03-19 02:46:35
2023-03-18 22:04:50
2023-03-18 18:11:46
2023-03-18 14:42:10
2023-03-18 08:18:33
2023-03-18 04:05:50
2023-03-17 20:50:34
2023-03-17 17:57:11
2023-03-17 16:13:23
2023-03-17 14:04:21
2023-03-17 09:51:34
2023-03-17 02:56:17
资讯
品牌